【導讀】當?shù)谝淮谓佑|使用1款BJT設計開關電源時,大家肯定很好奇為什么設計人員會使用BJT而不是FET。然而,雙極性晶體管具有較低成本和較高電壓額定值,是這些低功耗應用的可行選項。原來是因為在基本了解雙極性晶體管的工作情況和幾何構造后,就可估算晶體管的傳導及開關損耗。
在USB適配器、手機充電器以及系統(tǒng)偏置電源等大量低功耗應用中,低成本準諧振/非連續(xù)模式反激式轉換器是常見選擇(圖1)。這類轉換器設計效率高,成本極低。因此為什么不考慮在自己的設計中使用雙極性節(jié)點晶體管(BJT)呢?
這樣做有兩個非常有說服力的理由:一個是BJT的成本遠遠低于FET;另一個是BJT的電壓等級比FET高得多。這有助于設計人員降低鉗位電路和/或緩沖器電路的電氣應力與功耗。使用BJT的唯一問題是許多工程師已經(jīng)習慣于FET,或是在他們的電源轉換器中從來不將BJT用作主開關(QA)。本文將探討如何估算/計算在非連續(xù)/準諧振模式反激式轉換器中使用的NPNBJT的損耗。
圖1:離線高電壓BJT適配器反激電路
在深入探討計算BJT損耗的方法之前,需要對雙極性晶體管模型做一個基本了解。一個雙極性晶體管的最簡單形式是一個電流控制型電流汲/開關?;鶚O(B)輸入可控制從集電極(C)流向發(fā)射極(E)的電流。圖2是NPNBJT的概念和原理圖。該器件摻雜有兩個被P(正電荷原子)摻質區(qū)隔開的N(負電荷原子)半導體區(qū)?;鶚O與P材料相連,而發(fā)射極和集電極則分別連接至晶體管的兩個N區(qū)域。
圖2:BJT半導體(a)和原理圖符號(b)
基極發(fā)射極結點的功能與二極管類似。在基極發(fā)射極結點施加正電壓,會吸引N材料(與發(fā)射極(E)連接)的自由電子。這些自由電子遷移到P材料中后,會造成N材料的自由電子匱乏。N材料中的自由電子匱乏會從偏置電源(與基極和發(fā)射極相連)的負端吸引電子,形成完整電路允許電流通過。B節(jié)點和E結點的負偏置會導致多余電子從P材料中吸引出來。這會斷開電路,阻止電流流動,就像對二極管進行反向偏置一樣。
在基極發(fā)射極結點處于正向偏置,而集電極至發(fā)射極路徑為偏置時,這可打開洪流柵極,允許電流流動。連接至集電極的正偏置會吸引自由電子流向集電極端,在N材料中形成電子匱乏。這可吸引來自基極的電子,將其耗盡在N材料中?,F(xiàn)在電流就可流經(jīng)集電極和發(fā)射極的耗盡層,形成完整電路。集電極電流(IC)的數(shù)量可能會比基極電流(IB)多好幾個數(shù)量級。IC與IB之間的比值一般稱為晶體管的DC電流增益。在產(chǎn)品說明書中也可表達為Beta(β)或hFE。注意,在晶體管產(chǎn)品說明書中,該比值在特定條件下給出,可能會有明顯的變化。
場效應晶體管(FET)是中間功耗范圍(30W到1KW)的熱門選擇,因為FET的傳導損耗普遍小于BJT的傳導損耗。但在偏置電源與適配器等15W至30W的低功耗應用中,開關電流較小。因此,BJT可用于發(fā)揮較低成本及較高電壓額定值的優(yōu)勢。但這類器件并不完美,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應對一些不足。
[page]
在使用FET時,柵極只有在柵極電容充放電時才傳導電流。在基極發(fā)射極結點處于正向偏置時,BJT一直都在傳導。此外,在關斷飽和BJT時,由于存儲電荷原因,有相當一部分集電極電流會從晶體管基極流出。這與FET不同,F(xiàn)ET的柵極驅動器從來不會出現(xiàn)FET的漏極電流。這將為反激式控制器的基極驅動器帶來更多應力。在為此類設計選擇反激式控制器時,應確保其可控制和驅動適配器應用中的BJT。UCC28722反激式控制器經(jīng)過專門設計,可控制將BJT用作主開關的準諧振/非連續(xù)反激式轉換器。該反激式控制器的驅動器電路詳見圖3。
圖3:控制器基極驅動器內部電路
要計算此類低功耗反激式應用中BJT的功耗情況,需要基本了解BJT的波形(圖4)。注意,BJT集電極電壓(VC)、集電極電流(IC)以及電流傳感電阻器電壓(VRCS)可被截斷5WUSB適配器。基極電流(IB)和輸出二極管電流(IDC)只是畫出來表現(xiàn)對應的電流,可能不是實際量級。
圖4:準諧振反激式轉換器中BJT的開關波形
在t1時間段的起點,集電極電流為0。基極使用19mA的最小驅動電流(IDRV(MIN))驅動,該電流可逐步遞增至37mA的最大驅動電流(IDRV(MAX))。由于集電極電流是從0開始的,因此在開關周期的起點為基極提供最大驅動電流既沒必要,也無效率。開關保持導通,直至達到最大驅動電流為止,該最大驅動電流可通過控制器控制律確定。初級電流通過電流傳感電阻器(RCS)感應。在t1時間段內,變壓器(T1)通電,BJT驅動到飽和狀態(tài)。一旦在t1終點達到所需電流時,就可通過FET將BJT的基極拉低。此時,所有的集電極電流都將流出晶體管基極,注入DRV控制器引腳(IDRV)。
[page]
反向恢復與基極電流的耗盡
在t2時間段,基極集電極結點進入反向恢復,晶體管保持導通,直至基極電流消耗到大約集電極電流的一半。注意,該時間段集電極電流與發(fā)射極電流之差即為流經(jīng)晶體管基極的電流。晶體管保持導通,集電極電流的量級大致保持不變。該時間段也稱為BJT存儲時間(tS),可在器件的產(chǎn)品說明書上查到。
存儲時間結束、t3開始時,晶體管開始關斷。在這個時間段內,晶體管PN兩個結點都進入了反向恢復。在晶體管關斷,集電極電流將耗盡時,基極和發(fā)射極共享集電極電流。集電極電壓逐漸升高,直至器件完全關斷。當BJT完全關斷時,集電極電壓達到最大值。該電壓是輸入電壓、變壓器反射輸出電壓以及變壓器漏電感造成的峰值電壓之和。
在t4時間段內,能量不僅提供給二次繞組,而且二極管DG開始傳導,從而可為輸出提供能量。當變壓器的能量耗盡時,集電極電壓開始圍向接地。該電壓可通過輔助繞組的匝數(shù)比(NA/NP)傳感。當控制器觀察到變壓器失電,就可增加t5延遲來實現(xiàn)谷值開關。注意,圖4中的波形只是一個截圖,此時轉換器工作在近臨界傳導狀態(tài)下,正在進行谷值開關??刂破鞑粌H可調節(jié)初級電流的頻率和幅度,而且還可驅動轉換器進入非連續(xù)模式,從而可控制占空比。這些轉換器的最大占空比發(fā)生在轉換器工作在設計設定的近臨界傳導狀態(tài)下時。
估算BJT中傳導及開關損耗的計算方法與二極管類似?;鶚O、發(fā)射極和集電極飽和電壓可按電池進行建模,與二極管正向電壓類似。平均電流可用來估算平均傳導損耗。在本應用中,計算中涉及的所有電流均為三角形或梯形。平均計算不僅使用基本幾何原理,而且還有清楚的記錄。主要差別在于BJT具有電荷存儲延遲(tS)。BJT晶體管的基極需要在器件開始關斷之前,移除一定數(shù)量的存儲電荷(QS)。這就需要知道如何計算PN結點的反向恢復電荷(QR)。反向恢復電荷是指讓半導體器件停止傳導所需的反向電荷數(shù)量。
為了計算BJT開關(QA)的損耗,我們來看看使用NPN晶體管(工作在115VRMS輸入下)的5WUSB反激式轉換器。詳細規(guī)范見表1。峰值集電極電流(IC(PK)通過控制器限制為360mA,轉換器最高頻率(fMAX)按設計限制在70KHz。在115VRMS輸入的滿負載情況下,該轉換器的平均開關頻率(fAVG)為56KHz。根據(jù)最低輸入電壓,轉換器設計采用的最大占空比(DMAX)為52%。在該輸入條件下,最高集電極電壓(VC(MAX))為250V。
[page]晶體管損耗估算
估算晶體管損耗,需要估算圖4中所示的各個時間段。t1時間段是最大占空比的時長,對于本設計示例而言大約是7.4us。
集電極反向恢復電荷(Qr)數(shù)量可用來估算開關損耗時間段t3。根據(jù)BJT產(chǎn)品說明書,參數(shù)Qr的計算結果為36nC。
我們通過評估5W設計,將時間估算準確性與實際時間進行了對比。
測量到的t1時間是6.5us,比估算結果低2.4%。存儲時間是660ns(t2=ts),大約比估算值低11%。測得的集電極上升時間(t3=tR)是210ns,大約比估算值高5%。根據(jù)t1到t3的測量時間計算出的功耗PQA增大到了544mW,比估算功耗高4.6%。注意這些計算依據(jù)的是產(chǎn)品說明書的平均存儲時間和反向恢復時間。實際時間將隨制造、工藝和工作條件的不同而不同。為了安全起見,設計人員應為其總體BJT損耗估算值增加20%的裕度。